12月12日,“辽东湾大连片三维拼接地震资料处理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涉及29个三维地震工区,野外原数据量超200T,总工作量超过1.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北京市面积,为国内同类最大项目。此次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将进一步落实辽东湾探区跨界目标的构造解释,为新油气田的发现奠定基础。
2012年底,渤海油田已基本实现了三维地震全覆盖,相当于为油田各个“部位”做了一次全面的“CT”。但由于不同区块做“CT”的时间、器材、技术手段不同,造成成像质量差异明显,无法通过对各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简单拼接得到关于油田的整体认识,尤其是各个区块“CT”片接缝处的空白,使跨界油气构造难以被发现。
为对渤海盆地进行全面分析,落实跨界目标,找出下一步的勘探重点,对渤海进行一次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就变得相当迫切了。辽东湾探区作为渤海油田的重要产区,产量约占整个油田的三分之一,并且仍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成为此次三维地震资料连片的首个试点。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数据处理解释中心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多次调研并征询处理技术专家意见,确定了技术路线,先后完成了1000T地震数据的网络更替,使得系统计算能力翻了一番,并在短短3个月里完成了80%的数据加载。
依照计划安排,该项目的运行时间为一年半,120名资料处理人员将围绕项目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