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航 > 山东省 > |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一大油气田。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营市。按地质构造区划,山东省境内可供找油找气的勘探区域属于渤海湾盆地,主要有济阳、昌潍、胶莱、临清、鲁西南等5个坳陷,总面积约6.53万平方千米,油田已取得探矿权面积 4.89万平方千米,其中济阳坳陷和浅海地区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取得探矿权勘探面积达18.09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总量分别为142亿吨、21538亿立方米。
一、发展历程及主要贡献
胜利油田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稳步建产阶段(1961—1980年)。1961年4月16日,在山东省垦利县东营村附近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8井,日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发现;1962年9月23日,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早期称为"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石油会战。以背斜理论为指导,先后发现了胜坨、东辛、孤岛等亿吨级大油田,探明储量11.4亿吨。投入开发23个油田,动用储量9.26亿吨,探索形成了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二是高速上产阶段(1981—1986年)。自1981年开始,国家先行对胜利油田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油田增储上产的积极性。勘探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复式油气区成藏理论,并以此为指导,积极"上坡、下洼、探边",迎来了又一个储量增长高峰期,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4亿吨。开发上,先后组织了孤东、滨海等较大规模的会战,强化老区加密和提液工作,投入开发13个油田,新增动用储量9.1亿吨,年产油量从1981年的1611万吨快速攀升到1986年的2951万吨,增幅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增量的45.6%。
三是高产稳产阶段(1987—1995年)。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在大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油田综合管理水平上来。勘探上,在深化济阳的同时,大力开辟滩海新领域,发现了亿吨级极浅海埕岛油田,阶段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8亿吨。开发上,实施老区整体调整、扩大稠油热采规模、高速滚动开发断块新区、开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实现了高产稳产。1987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1991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355万吨,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年均产油3249万吨。
四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6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田分公司。2013年1月,中石化石油工程胜利有限公司挂牌。勘探上创新提出了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有效解决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及勘探技术问题,保持了稳定增储的良好态势,油田连续30年探明储量保持在1亿吨。开发上,新区产能阵地转向低渗透、潜山、稠油、滩浅海等复杂低品位油藏,老区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三高"开发阶段,通过大力攻关发展应用滚动勘探开发、精细油藏描述、化学驱、稠油热采、水平井等新技术,连续18年年均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并实现年度储采平衡。
从发现至今,胜利油田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次跨越":
一是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上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在陆上取得较大突破之后,我们对济阳坳陷地质认识进一步加深,作出了"向渤海湾浅海油气田进军"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第一家"下海"的陆上石油企业,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探索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滩浅海边际油田开发模式及配套技术。1988年发现埕岛油田,1993年投入开发,创新形成了"简易卫星平台+中心平台+陆地终端"的开发模式,当年产油10万吨,1996年产油量突破100万吨,3年后突破2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200万吨级极浅海大油田。"十一五"以来,又发现了新北、桥东两个极浅海油田。目前海上有中心平台2座、井组平台85座,探索形成了"进海路+人工岛"与大位移定向井相结合的海油陆采模式。
二是从东部到西部的跨越。90年代中期,油田参与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区风险勘探,实现了由胜利本土向国内新区,由东部向西部的跨越。胜利石油工程队伍先后进入新疆、青海、四川、陕西等省区,使西部成为胜利油田在国内最大的石油工程市场。2009年,集团公司将西部13万平方公里探区划给胜利油田,由此形成了胜利油田东西并进的新格局。2006年在准噶尔西缘发现春光油田,建成5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0年和2012年相继发现春晖油田、阿拉德油田,西部已成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
三是从国内到国外的跨越。1993年,胜利油田在秘鲁塔拉拉的老油田开发项目中打出数口千桶井,使这个开发了120年的老油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石油行业第一家走出国门的油田企业。此后陆续在阿尔及利亚、蒙古国、苏丹等十多个国家获得勘探开发区块。目前,油田在海外市场主要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形成了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目标市场,土库曼修井技术、沙特物探采集、中东定向井技术服务、东南亚和非洲地面建设等已成为胜利海外的品牌,海外市场已成为推动油田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胜利油田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胜利油田坚持以国为重、以苦为荣、多产原油、多做贡献,油气储量、产量和效益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3年底,胜利油田已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80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3.04亿吨;投入开发油气田74个,累计生产原油10.72亿吨,约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生产天然气552.08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石油石化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前,胜利油田作为石油工业原油上产主力军,为实施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总体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组改制后,胜利油田作为中石化集团公司上游"龙头"企业,始终把顾全大局、为石油石化发展分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一直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产量大户、创利大户。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崛起,陆续兴建了铁路、公路、黄河大桥、机场、海港、平原水库、发电厂、给排水河道、防海潮大堤等大型公益工程,形成了工农两利的水、电、路、讯、港配套体系,油田建成了现代文明的新型矿区,催生了一座新兴石油城——东营市,辐射带动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油田每年实现的企业增加值及上缴税费,在山东省特别是东营市经济构成中均占有很大比重。
二、企业规模
胜利油田是中石化集团下属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油田有在职职工总数近17.6万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达3.5万人。胜利油田拥有科研院(所)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从事科研人员近83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1人,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32人。胜利油田拥有主要生产专业队伍:钻井队199支,采油队371支,采气队10支,输油(气)队117支,井下作业队236支。钻井、测井、录井等主要技术服务能力如下:具备年施工二维地震3000千米,三维具备年施工400~410万米的钻井生产能力;具备年作业工作量10000井次的测井施工能力;具备年完成探井180口、生产1500口和井位测量、钻井地质设计2000口井的地质录井能力;具备年施工23700口井的井下作业能力。
三、油气生产能力
至2013年底,胜利油田已探明油田80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3.04亿吨;投入开发油田74个,年生产能力2700万吨。截至2013年底,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0.72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552.08亿立方米。
四、油气生产设施建设
1.油气生产系统:建有大型油库3座,集输油管道282千米。天然气集输系统共有集(配)气站28座,集(输)气主干线290千米。
2.电力系统:拥有自备电厂1座,装机容量104万千瓦。有变电所185座,输配电线路总长1000多千米。
3.供水系统:建有水库7座,总蓄水能力14546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6座。在用净化站7座,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
4.水陆交通系统:建成油田专用公路2669.89千米,铁路专用线55.66千米;建成黄河海港(吞吐能力120万吨)、龙口码头(吞吐能力70万吨)和广利河码头;兴建大中型桥梁120余座。
五、企业文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胜利油田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和形成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的胜利精神。并确定了"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的经营理念;"打造胜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经营宗旨;"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的经营准则;形成了"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化核心内涵。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2005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命名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008年通过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复审,再次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胜利油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胜利油田荣获"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杰出贡献单位"称号。2011年,胜利油田获"中国企业文化影响力十强"和"企业文化30年实践十大典范组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