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中国环境修复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指出,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局地、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隐患突出,已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污染修复迫在眉睫,亟须从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技术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落实。
土壤污染隐患突出 危及农产品安全
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为12.1%、2.3%、1.5%和1.1%;我国适宜农业种植的一二类土壤占87.9%,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占12.1%,其中属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约占3.0%。
土地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这不利于对重金属络合固定。专家研究认为,多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加剧的原因主要在于化肥施用过量,以及农药使用过量和不科学、造成农残超标。此外,尽管近年我国淘汰、禁用了剧毒高残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新品种农药不断推出上市,使人畜中毒事件大幅下降,粮菜农残合格率上升,但目前我国农药用量仍是世界平均水平2倍,农业病虫害预警、预报科学合理用药的技术指导不足,采用绿色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方法研究和推广不够,不能减少农药、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201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蔬菜种植区采集4910个点位,发现超标点位1188个,占24.3%,其中轻微污染占16.8%,轻度污染占5.3%,中度、重度污染分别占2.1%和1.0%。
局地局部重金属超标惊人 修复面临多方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当前我国土地污染总体情况是,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特别在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干线公路两侧等局地、局部区域,主要污染物是镉、砷、铅、汞、铬、铜等。
目前土地污染修复问题已引起重视,已在国内启动一些重要项目,如北京焦化所等的修复。此外,国家环保部也已颁布《污染场地土地修复技术导则》等五个技术文件,用于指导污染场地调查评估。
然而,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例如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严重滞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缺失、土壤修复技术不足、如何防治修复过程二次污染等问题。
亟待立法、标准、技术等多举措 切实推进土壤污染修复
针对上述土壤污染现实情况,可以多措并举改善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实效。
其一,建议加强、加快土壤环境保护相关的立法工作。魏复盛建议,制订国家层面的“农药管理法”和“化肥管理法”,强化农药的登记和再登记管理,实施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监管。强化化肥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当季化肥的利用率。实行化肥总量控制,减少氮磷肥的施用量,多用有机肥。
其二,政府组织研究制订土壤污染因子的“全量”和“可溶态”双指标标准体系,为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双指标”的基础上,再根据国情和地方实情研究制订分级标准体系,为土壤的分级开发利用和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标准性依据。
其三,加强土地污染修复的技术研发和示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技术准入门槛,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每年编制修复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