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新闻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山东德州成京津冀首位域外新成员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5-07-21
    在很多人的眼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过是三地联袂上演的区域大戏,周边省份更多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见证这场不同寻常的变革。然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周边的“兄弟”省份也有机会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来,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如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德州也被纳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自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域外新成员的身影。
    首现域外新成员
    早在去年,发改委就曾提出,将山东德州、山西大同、内蒙古赤峰和乌兰察布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名单,这也是中央首次拟将京津冀以外的其他城市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一年的等待,德州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从四个城市之中脱颖而出。至此,德州“一区四基地”战略正式确立,德州同时也成为了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同样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曾发源于此。德州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自古德州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德州同时也是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为何能成功入围
    德州此次能够成功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其自身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不开。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德州的三大优势推动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首先是地缘优势。京津冀所在的区域是处于环渤海经济区,上世纪80年代,环渤海区的组成有一种说法叫“五省二市”,其中五省指的是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和辽宁,二市指的便是北京和天津。德州是山东的北大[微博]门,向北靠近北京、天津,向南邻河北重要城市邯郸、邢台,特别是随着京沪高铁的通车,从德州到北京、天津更加拉近了三地之间的距离,虽说德州行政区划属于山东,但却站在了瞭望京津冀的最前沿。
    其次是德州的产业优势。德州的产业以新能源、新型制造业为主,能更好地承接北京、天津转移过来的企业,基本能与外迁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第三是区域杠杆优势。德州、邢台共同处海河的支流黑龙港河流域,河流能将各个城市之间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京津冀与德州所在的辽东半岛都属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一部分,德州正好处在两大区域的节点位置,德州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撬动两大区域的发展。
    在张贵看来,德州纳入京津冀发展规划,其意义不仅局限在一个城市,或单独的某个区域。他分析,德州纳入京津冀发展规划,有可能是国家为整个环渤海经济带发展所做的前期准备。今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排除吸收其他“外来”城市的可能性。
    “一区四基地”方案已送审
    据悉,目前德州正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一区四基地”,加紧制定推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目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进入送审阶段。送审稿中对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陈述,提出德州市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全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以及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幸福德州”建设进程,把德州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其中在“一区”建设上,《方案》提出,深入推进全市“治用保”治污体系建设,建成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在“四基地”建设上,《方案》要求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产业为承接重点,争取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高端服务机构,建成一批京津产业承接示范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