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以煤制油、煤制气为主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是一些煤炭富集地区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但因其高耗能、高耗水等问题,国内对煤化工争议不断,加之油价大幅下降又给煤化工带来冲击。我国现代煤化工走到了十字路口,今后该怎样走,各方意见不尽相同。
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政府相关政策也摇摆不定,有人认为这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有人认为投资和环境风险太大,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对发展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在内的煤制燃料路径持保留态度。
以煤制油为例,煤制油没有产业链,产出的油只能做燃料烧掉。从以煤为燃料变成以油为燃料,这一过程只是把形态变了一下,固体变成液体,但能量损失很大,能源转化率低;同时污染也比较严重,绝对不是一个低碳的路径;加之投资大,国内已经投资的煤制油项目达到上千亿元。
金涌表示,对煤制油的思路应该变一变。比如可以做成调和油、石蜡、含氧添加剂、润滑油高16烷值等特种油品,就是一个思路。石油工业里缺的是一些调和油,怎么在油的质量提升和减少污染排放添加剂发挥作用;煤制油如果改做特殊用途的油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就会是另一番天地。
要搞煤化工,就要搞提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尽量做化工产品而不是做燃料,目前煤化工作烯烃、芳烃都是初级产品,需要延伸产业链,比如橡胶、化纤、油漆等,往这方面走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长。就是要做到煤的高附加值化,做化工新材料。
煤化工将来要以材料工业为主要方向。而实现煤变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材料,就要看企业的本事,比如芳烃,变成高附加值的“的确良”、原丝、差别化纤维,可以卖几万元一吨,要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能延长到什么程度就延长到什么程度,总之要往前走,而且可以替代石油。
我国乙烯、苯的缺口都很大,几乎占到一半,乙二醇缺口更是高达60%以上。所以煤化工做材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政府应该对煤化工的现状实地调研,认真分析,对煤化工的发展路径科学决策,做好顶层设计,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到“十三五”煤化工应如何发展,金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分清哪些作为战略储备,哪些具有商业价值。煤制燃料应该定位于技术战略储备,大量投资可能会变成不良资产项目。当然,经过这么多年努力,我国煤化工技术最先进毋庸置疑。这个技术不要丢掉,应该保持和发展下去。煤制燃料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都应该作为战略储备项目。
第二,重点鼓励和发展煤化工做化学品和高新材料的产业路径。比如苯类中的甲苯、二甲苯;烯烃类的乙烯、丙烯,芳烃、烯烃、乙二醇等都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代替石油路径的,这些每年可以省下千万吨级的石油资源进口。煤化工在这些方面可以对石油进行间接补充。
第三,要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实现节能减排。比如中国肥料都是煤化工做的,如果通过合理使用,能把化肥利用率从35%提高到55%,则每年可节省上千亿元资金,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很多污染。
第四,做好褐煤提质的规划和利用。我国褐煤储量比较大,由于褐煤灰分、水分大,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直接使用往往效果不好,效能不高,还对环境影响大。但如果通过提质,先把褐煤里面有用的化学组分提出来做化工原料,再将提质后的褐煤作为发电等的燃料,最终达到优质煤优用,优质组分优用,分档用、分质用的目的,这个路径应该支持。
第五,生产一些特殊油品,含氧油品添加剂DMM3-5等,用来提高燃油质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