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在现代煤化工技术领域披荆斩棘,“十二五”期间走出了产业化成功示范路。
在陕西,乌黑的煤居然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油!2015年9月18日,兖矿集团宣布:国家示范工程——国内首套百万吨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能源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产出达到欧V标准的优质油品。
在内蒙古,神华包头甲醇制烯烃项目使我国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运行到2014年底,新增利润43.4亿元。
在河南,煤竟然可以“吃”,如此华丽转身让人匪夷所思。2014年初,世界首条煤制甲醇蛋白联产脂肪酶的生产线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煤公司投产。
如此种种,让人们看到,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画卷正铺展开来。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2015年,我国现代煤化工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项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贯通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主要通道,标志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神华包头甲醇制烯烃项目,就是利用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技术。也以此为标志,经过“十一五”特别是“十二五”连续攻关,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技术障碍已被消除,除煤制芳烃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诸多现代煤化工技术,均已在大型示范项目上获得了成功应用。
现代煤化工为煤炭打通了一条新的转化和价值实现之路。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煤化工项目的投资超过5000亿元。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在煤炭市场的凄风冷雨中,化工行业耗煤同比分别增长9.9%、10.2%和10.0%。化工行业耗煤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恰因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成长。截至2015年7月,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已形成年产能,分别为180万吨、33.3亿立方米和370万吨,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合计年产能分别约1500万吨和1000亿立方米;在建或拟建的部分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合计年产能约1500万吨。已投产现代煤化工项目年耗煤量约5000万吨,在建和拟建项目有望形成每年5.8亿吨的煤炭需求。
成长往往与质疑相伴。发展过程中,现代煤化工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无法解决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能效利用并非最佳途径?市场容量有限?石油化工真的需要这个“有益补充”?油价低迷形势下的牺牲品?怎么才是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不能回避这些甚至更多的质疑。
该不该发展核电?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曾提出了几个反问作为解答:是不是核聚变也要放弃?能放弃核武器、核动力潜艇和核动力航母吗?人类真的无法从技术上解决核安全问题吗?
类似的反问或许同样适用于要不要发展现代煤化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则明确指出,从多联产这一煤炭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来看,煤化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煤化工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为发展煤炭多联产,建设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能源系统创造了条件。
科学地认识和解答种种质疑,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十二五”期间,“规范、有序”主流认识的形成,必将引导现代煤化工产业走向科学、健康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