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新闻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油气改革需加速清障 十三五天然气将成投资热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6-02-29
    “未来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天然气的消费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称,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央精神相比,目前油气改革推进缓慢,特别是在天然气价改、民资进入上游、原油进口权放宽等方面,还需破除发展障碍,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3600亿立方米的目标。
  天然气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日前在三亚举行的“2016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国际研讨会”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将是煤炭减量,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五年。特别是目前天然气存在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天然气建设应当成为“十三五”的一个增长点,一个投资热点。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英认为,能源供给侧的改革将促进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环境、资源、节能减排的首要任务,工业化治理雾霾的力度加大,是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实现替代性的增长,是“十三五”能源转换的着力点。天然气替代燃煤的过程中将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天然气价格的下降,更有利于企业的市场化发展。长期以来,天然气的价格一路上扬,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去年10月20日,全国非居民用气每立方米一次降低了7毛钱,为天然气的竞争提供了条件,尤其为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殷仲义介绍,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66%,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30%;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5.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3.7%。
  2014年《中国能源行动计划2014-2020》提到,“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比例要显著下降,天然气的比例将由2014年的不到6%提高到2020年的10%。“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5.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当前,我国人均用气量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29%,管道长度7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调峰储气能力相当于年消费量2%,低于世界平均10%的水平。”郑新立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煤,同比增长不足1%,创下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天然气消费量19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比2015年规划的目标相差了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天然气规划消费为2300亿立方米,实际上没有完成规划目标要求。”郑新立说。
  油气改革需加速“清障”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王天赐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较慢,垄断导致了勘探、开发严重滞后;天然气干管管网系统不完善,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城市燃气应急储气设施建设与能力不足存在供气安全风险等。
  “从上游来看,尚未形成多元主体的参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较慢。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矿业几乎集中在三大集团,资源的垄断,导致了勘探、开发严重滞后,影响了中国能源需求及能源结构的转型。上游企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下游企业的发展;从中游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网互联互通滞后,此外,安全的战略储备相对很低,应对终端供应的能力也很弱。不同管网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仅无法实现全国管网内天然气资源的灵活调配,也极大地影响了行业市场发展的改革历程。”张英说。
  目前我国原油的勘探、开采和进口,仍然掌握在“中字头”的企业手中,而此前政府已多次提出过能源体制改革,但各种利益博弈导致市场化推进的速度很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原油进口仅“三桶油”参与,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下游价格调整被上游的垄断“卡”住;另一方面由于高度垄断导致市场化进程困难,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即便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可以拿到价格非常优惠的气源,但是由于对民营企业的各种限制,在解决进口气源问题上民企无能为力。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认为,中国能源要改革,中国能源要发展,重要的是还能源以商品属性,让市场经济、市场规则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两条做不到,中国的天然气很难发展。
  努力构建“X+1+X”天然气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2020年天然气消费3600亿立方米的目标,我国未来天然气年均消费增长要在333.6亿立方米。在中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持续提高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还需消除非国有资本进入天然气上中游领域的壁垒,努力构建“X+1+X”的天然气产业链。
  如何推进我国天然气发展?王天赐等人士建议,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实施天然气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形成上游下游两头放开、中游政策管制的市场竞争模式。
  郑新立认为,在“煤改气”大规模实施前,着重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开放天然气上中游市场,放开上游生产环节的准入限制,消除非国有资本进入天然气上中游领域的壁垒,努力构建“X+1+X”的天然气产业链。(第一个“X”代表天然气上游市场主体多样化和天然气气源的多样化;“1”代表天然气中游管网输送系统的唯一性;第二个“X”代表天然气下游市场配售主体多样化和终端客户多样化。)允许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以外的经营主体从事气源业务,包括从国外进口天然气,还可以通过见面关税等措施鼓励LNG和燃气的进口,扩大供应渠道,鼓励上游市场的竞争。允许城市燃气等各类企业参与进口LNG,直接向煤层气及页岩气生产企业购买气源。
  张英也建议,要推进天然气市场化的改革,构建上下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简化价格的调整程序,最终实现上下游同期同方向的联动机制。此外,放开上游市场的准入,鼓励多元化主体进入,打破上游的垄断,建议进一步放开天然气勘探开发准许的主体限制,准许具有资质的公司投资和运营。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本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中小石油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美国为例,其本土50%的石油产量、60%的天然气产量是由中小石油公司,即所谓独立油气生产商提供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