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日发文称,发改委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动向,着眼于破除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按照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战略部署,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等6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印发实施了《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有力推进了相关重点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提振了骨干企业发展信心。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加速超越。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实现技术和规模双重突破。
一是轨道交通重大装备核心技术多点突破。我国高铁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现进口替代。
二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不断优化提升,坚持标准支撑、质量先行,坚持科技引领、重点突破,坚持示范应用、扩大内需。
三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加速超越。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实现技术和规模双重突破,先进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自主化、规模化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效应显现,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是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精准化聚焦,突破医疗器械技术瓶颈,专业化引导,提高创新药物研制水平,现代化引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五是现代农业机械高端产品取得突破,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端农机产品取得突破,薄弱农机产品实现产业化,农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六是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产品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能力明显增强,骨干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快速提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更加完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动向,着眼于破除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一是突破智能化关键技术。适应智能控制、感知测控、人机交互的发展需要,大力支持核心智能部件研制。二是扩大国内市场应用。继续强化政策引导,支持自主品牌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示范应用。三是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以国家级检验与认证机构为依托,完善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有关高端装备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