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底举行的集团公司2016年装备制造工作会议上,代表们深入探讨。本期装备制造专版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梳理,为读者深入解析。
2015年,国际油价在七年低位附近冲高回落,上演了一场“低谷过山车“,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压缩投资应对市场“寒冬”。石油产业链末端的装备制造业务也深深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寒意”,一场油气装备大考正在进行。
“去年在国际市场上拿订单太难了。单子少,金额小,参与竞标的对手却比往年都多。”装备市场整体遭遇需求不振,装备制造企业普遍有类似感受。
2016年也恐难等来油价回升的“春天”,装备制造业务该如何打好低油价下的“突围战”?
“通过降本增效带来的发展空间有限,装备制造企业要聚力于做好‘加法’,加大‘走出去’力度,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拓宽服务领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沈殿成在集团公司2016年装备制造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做优服务,赢客户者赢天下
从上世纪末开始,欧美的很多传统制造强企,就已经在尝试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根据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的定义,服务型制造就是通过给产品赋予更多服务来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过程。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务也正逐渐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过渡,必须借鉴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验,改变只生产销售产品的传统业务模式,向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综合一体化业务转变,拓宽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收入比例。
在装备整机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形势下,装备制造业务应向深处挖掘客户需求,从烟气轮机、发动机、压缩机等产品集中发力,拓展增值服务,延伸产品价值链,推动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从一次性产品销售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转型升级。
渤海装备公司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展油田注水一体化服务,成功实现“产品+服务”转型,取得了新突破。针对易损件寿命短的状况,渤海装备公司通过开展研发攻关和技术运维,使阀组易损件寿命由原来的72个小时提升到1500个小时以上。同时输出服务队伍600余人,新增服务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服务型制造还应顺应工业4.0、“互联网+”等发展趋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油气装备制造业进行深度改造,加大装备制造信息化建设。渤海装备公司2015年建立了“互联网+烟机”应用平台和中华烟机网,对25台烟机实行联网在线服务,通过“互联网+”,对烟机的亚健康进行诊断预警。同时,建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2个配件库,为四川石化、呼石化等企业提供烟机和特阀大检修服务。这种一体化服务有效拉动了配件及检维修业务市场份额,实现全年检维修服务及配件收入3000多万元。
对于装备制造这样的完全竞争性行业来说,唯有比竞争者提供更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企业品牌建设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拓展内外市场才有更饱满的信心。
做强产品,向高端、绿色升级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控制常规产能、退出低端业务、发展高端业务。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马家骥等多位专家也建议,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快先进钻井工具、高可靠性柴油机、高效节能采油设备等高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趋势也呼唤着油气装备向高端化方向升级。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深层、非常规领域,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等极端环境发展,要求装备精度更高、更加可靠。
在中国石油第三届石油装备新产品发布会上,集中发布了21项高端新产品。中国石油装备已不再仅满足于通过高性价比占领中低端市场,而是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高端市场的供应商。
宝石机械钻机成功跻身国际高端钻井市场,圆满执行并成功续签全球最严苛的钻机采购商——阿联酋国家钻井公司(NDC)的采购合同,创我国高端重型石油装备出口之最。宝鸡钢管已建成了亚洲第一条、世界第三条连续油管生产线,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连续油管生产技术的国家,成功摆脱了对美国进口产品的依赖。
未来装备制造企业将加快海洋钻井隔水管等新产品的开发、转化和推广,推动产品结构由常规产能市场向“深、特、海、非”高端装备市场过渡。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同时步入“绿”时代。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新建治污设施和升级改造规模空前。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实施后,油气生产面临更严苛的废弃物排放要求。
新的环保标准成为装备制造企业进入特定市场的一道新门槛。更好地满足油田、炼厂节能降耗的新需求,成为装备制造企业需要迎接的挑战。井场废弃物处理、烟气轮机等绿色装备成为市场需求新的增长点。
“绿色制造”可以转化成强大竞争力。济柴动力总厂结合油田实际研发出伴生气发电产品,将油田井口伴生气变废为宝,1000多台(套)机组服务于全国各个油田采油作业区,每年可减少伴生气排放7亿立方米,成为深受市场青睐的绿色产品。
拓宽市场,脚踏实地“走出去”
尽管低油价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但石油天然气仍是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长期来看石油装备具有较稳定的市场需求。如何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关乎企业的成败。
集团公司内部市场是业务生存发展的“根据地”和“责任田”,要守得住、种得好,做到依托而不依赖。外部市场是装备制造企业的主战场,要把开拓社会市场和国际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装备制造分公司总经理张晗亮认为:“装备制造企业要苦练市场营销功力,特别注意从自身找问题,从产品上找差距,只有下功夫改进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信任,才能逐步扩大市场。要大力实施市场营销‘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带头闯市场。”
2015年“中国石油装备走出去”新闻发布会数据表明,中国石油装备制造板块的海外收入已占总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营销网络辐射全球近90%的千万吨以上产油国,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定的国际客户达940多个,年出口签约额超过40亿美元。
在“走出去”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贸易企业与制造企业的联动性和优势互补。特别是要充分借助中技开公司的国际网络营销平台和商务优势,将更多的石油装备带出国门。装备制造企业与中技开合作,有利于弥补各自短板。中技开中标海外项目后,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外派技术人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不仅有助于降低中技开的成本,而且便于装备制造企业迅速获知海外市场信息。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加强了与中技开的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场。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优服务、强产品、拓市场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唱好主旋律,熬过了冬天,春天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