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新闻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新星公司:开发绿色能源服务京津冀战略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16-07-14
    7月8日,环保部发布2015年度全国PM2.5跨省输送矩阵,在大气污染形势较严峻的京津冀地区,河北成为PM2.5跨省输送的主力,依旧是京津冀雾霾治理重点地区。
    治霾的关键在解决散煤直燃及燃煤供暖锅炉问题。在京津冀等地热资源富集地区,新星石油公司利用成熟经验与技术,开发地热资源替代燃煤供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为京津冀天空多添了一抹蓝色。
    开发地热资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每年供暖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会进一步加剧。实现清洁取暖,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成为政府与居民的共同愿望。而地热取暖恰恰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数据显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00万吨。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显示: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相当于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94%,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
    在实际地热利用中,新星公司利用先进回灌技术实现“只取热不取水”:开采出的地热水通过换热站,与软水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软水进入用户供暖,换完热的地热尾水,通过回灌井回到地下。地球内部如同一直不断加热的烧水壶,源源不断地提供地热水。
    打造“雄县模式”,90%以上取暖依靠地热
    新星公司进军地热开发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自2006年与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新星公司带着成熟的经验与技术,参与雄县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通过积极与政府合作,成功打造地热供暖“雄县模式”。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明确要求总结推广“雄县模式”,在全国大力开发地热能。2016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到雄县调研地热供暖,充分肯定中国石化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贡献。
    目前,雄县在供暖季已告别大烟囱,90%以上的取暖依靠地热,供暖面积300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8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缓解河北省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压力、治理京津冀大气雾霾有着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新星公司在河北省地热资源富集市县,拥有地热井133口,其中回灌井49口,建成地热交换站81座,铺设管网152千米,建成供暖能力近1200万平方米,利用地热供暖年替代标准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
    在北京与天津地热市场,新星公司积极开拓业务,目前与房山区良乡镇签订新能源开发协议,与天津市宝坻区签订地热开发合作意向书。
    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供暖
    新星公司不仅利用来自大自然的地热能,还瞄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
    东光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长期以来城市供暖主要依靠小型煤锅炉和地热直采分散供热,城区内无统一大型市政供热管网,过去每到冬季,供暖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
    2013年3月,东光县政府特许新星公司所属绿源公司负责县城集中供暖项目。绿源公司利用东光化肥厂余热资源解决该县城区集中供暖问题。项目一期于2014年11月投用,东光县4000余户家庭用上工业余热供暖。预计二期全部建成后,可满足该县城区20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需求,年可替代标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
    同时,新星公司在京津冀周边地区不断拓展新能源利用版图。在山西太原,太原经济开发区地热替代燃煤锅炉供热项目于2015年10月投产,是全国首个地热能集中供热首站,实现供暖面积65万平方米。在河南南阳,河南油田下二门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替代原有燃气锅炉,年可节约天然气480万立方米。
    新星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星公司将继续紧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市场拓展,加速项目落地,为京津冀地区“雾霾少一些、蓝天更多些”做出更大贡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