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最核心、牵涉面最广的改革“硬骨头”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各领域的价格改革纷纷步入了新的阶段。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新优势。
2015年10月,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电改累计降用电成本超1800亿
新一轮电改已满两年。自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
价格方面,电改的推进已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去年,我国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化交易、取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等,大幅降低电价,全年累计减少工商企业用电支出1000亿元以上。2015年以来,我国已累计降低用电成本1800亿元以上。
国家能源局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透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明显扩大,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
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自2014年我国首次在深圳市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以来,试点逐步扩围,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透明的电网输配电价监管框架体系。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理顺和明确独立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电力价格机制,有利于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实现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
配售电业务方面,全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已有约6400家,首批105个增量配电项目开展改革试点,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挑战。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电改不等同于一味降价。曾鸣认为,电价升或降,应当是市场各参与主体在该价格机制下博弈的结果。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电力市场不断出现电价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力需求出现了过剩。而在电力出现较大过剩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市场交易电价导致电改效果得不到验证。
此外,曾鸣表示,电改中还存在新增配网如何定位、电源企业拉专线等问题。
针对近期电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上述能源局座谈会指出,下一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四个有序加快、四个规范、四个加强”:有序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配售电业务、竞争性电价以及交易机构交易业务范围;加快规范输配电价、优先发电权优先购电权计划、自备电厂、局域网和增量配网;加强电力交易机构建设、电力行业综合监管、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电力市场信息共享。
油气改革方案两会后出台
电力领域之后,“破垄断”之风也同时逼近了石油天然气领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国务院已经审议研究过一次《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按照要求再次进行一些修改、补充、完善,已经第二次上报,预计两会后不久就可以出台。
福建省作为我国首个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近期发布优化天然气价格机制的通知,天然气市场化再进一步。
福建明确按照城市燃气公司和用户共同承担消化上游购气成本上涨的原则,及时联动调整天然气销售价格。当门站销售价格上调时,由城市燃气公司自行消化不低于20%,终端用户承担不超过80%;当门站销售价格下调时,全额向终端用户传导。
此外,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年初已上调的门站销售价格,按照城市燃气公司消化不低于20%(0.078元/方)、终端用户承担不超过80%(0.311元/方)的原则,重新进行调整疏导,相应下调居民、非居民销售价格。
卓创资讯分析师国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福建的改革是继各项指导政策出台后的具体实施举措——不再只是针对上游和下游环节,将中游管输,特别是地方燃气纳入整个天然气市场,承担部分天然气价格变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天然气价格变动给下游用户带来的负担,将有利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大力推行。
近年来中央督促各地要下大力气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其中环京津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今年都将有大量“煤改气”的强制性措施。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新优势。
2015年10月,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电改累计降用电成本超1800亿
新一轮电改已满两年。自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
价格方面,电改的推进已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去年,我国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化交易、取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等,大幅降低电价,全年累计减少工商企业用电支出1000亿元以上。2015年以来,我国已累计降低用电成本1800亿元以上。
国家能源局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透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明显扩大,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
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自2014年我国首次在深圳市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以来,试点逐步扩围,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透明的电网输配电价监管框架体系。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理顺和明确独立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电力价格机制,有利于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实现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
配售电业务方面,全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已有约6400家,首批105个增量配电项目开展改革试点,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挑战。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电改不等同于一味降价。曾鸣认为,电价升或降,应当是市场各参与主体在该价格机制下博弈的结果。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电力市场不断出现电价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力需求出现了过剩。而在电力出现较大过剩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市场交易电价导致电改效果得不到验证。
此外,曾鸣表示,电改中还存在新增配网如何定位、电源企业拉专线等问题。
针对近期电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上述能源局座谈会指出,下一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四个有序加快、四个规范、四个加强”:有序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配售电业务、竞争性电价以及交易机构交易业务范围;加快规范输配电价、优先发电权优先购电权计划、自备电厂、局域网和增量配网;加强电力交易机构建设、电力行业综合监管、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电力市场信息共享。
油气改革方案两会后出台
电力领域之后,“破垄断”之风也同时逼近了石油天然气领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国务院已经审议研究过一次《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按照要求再次进行一些修改、补充、完善,已经第二次上报,预计两会后不久就可以出台。
福建省作为我国首个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近期发布优化天然气价格机制的通知,天然气市场化再进一步。
福建明确按照城市燃气公司和用户共同承担消化上游购气成本上涨的原则,及时联动调整天然气销售价格。当门站销售价格上调时,由城市燃气公司自行消化不低于20%,终端用户承担不超过80%;当门站销售价格下调时,全额向终端用户传导。
此外,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年初已上调的门站销售价格,按照城市燃气公司消化不低于20%(0.078元/方)、终端用户承担不超过80%(0.311元/方)的原则,重新进行调整疏导,相应下调居民、非居民销售价格。
卓创资讯分析师国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福建的改革是继各项指导政策出台后的具体实施举措——不再只是针对上游和下游环节,将中游管输,特别是地方燃气纳入整个天然气市场,承担部分天然气价格变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天然气价格变动给下游用户带来的负担,将有利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大力推行。
近年来中央督促各地要下大力气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其中环京津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今年都将有大量“煤改气”的强制性措施。